全球顶尖农贸市场改造案例

作者:万维商业空间设计时间:2021-09-23 20:05:17浏览:8183次

本文转自环球观筑(ID:Achifocus)

 

农贸市场新设计

 

热爱生活的人,往往深知菜市场的魅力。拥挤、嘈杂、永远充满人间的烟火味似乎成了菜场常年给人的固定印象,这样的市井之地也能设计的叫人耳目一新吗?下面和大家分享12个国内外菜场改造项目,让我们一起见证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在设计师手里如何脱胎换骨吧!

 

【国内系列】

01

胜利市场临时安置点
设计:罗宇杰工作室

 

LUO工作室就在濮阳市用玻璃和金属建造了一个大型临时农贸市场,以便解决因为胜利农贸市场拆迁和重建过程中的需求。

 

老市场图片

 

改造后图片

 

临时胜利市场的地点靠近旧楼。从主要道路往后退,这块大地块还提供了宽敞的停车位。过退界后的用地平面,呈“方形”。由于新用地规模远小于老市场,因此,建设平面布局采用占满原则。

 

 

根据客户的要求,建筑师专注于创建建设周期短的低成本建筑。考虑到这一点,LUO Studio指定了一种模块化的预制结构,从而减少了现场时间,并且将来可以在拆除建筑物后能够将其回收用于未来的建筑。

 

 

农贸市场的结构使用水泥板,轻质钢板,木材和聚碳酸酯板,可以看到整个内部都暴露在外。

 

大门雨棚

 

倒金字塔框架已被用来建造入口雨篷,在提供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材料用量。

 

 

“在决定采用类似工业化蔬菜棚的建筑结构之后,下一个重要的步骤是通过扩建,在原本无序的空间中创造秩序,”工作室解释。“经过深入分析,我们为空间增加了封闭的商店和开放的货架,并建造了入口雨棚。”

 

室内概况

 

轴测分析图

 

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旨在创建一个有序和功能性的市场。

 

中间过道

 

室内东侧

 

清晰的车道和宽阔的过道可在整个大厅内提供舒适的通行场景。

 

开放货架区

 

市场大厅的四条边缘中有三条是由一系列方形的商铺单元排列组成的,宽度为4米,与金属结构杆的长度相对齐。

 

 

两米长的货架单元,为市场卖家提供了平坦的空间,布满大厅的中心区域,长条状排列,为商铺创造了相对宽阔的围合空间。

 

伞柱和货架

 

结构柱伞架

 

考虑到这些单元太低,无法悬挂任何标识,工作室设计了一系列倒金字塔结构,或称为“雨伞”,架于建筑的细钢柱上。

 

标识系统

 

伞形柱子上装有灯具

 

标识置于“雨伞”之上,不仅可以作为指示市场不同区域的标志,还可以用于安装灯具照明。

 

 

天花板上可调节的编制覆盖物可以防止大厅过热,在正立面上探出的遮阳篷,标志着市场的入口,并提供了一小块荫凉。工作室解释:“所有的扩建物都是用廉价且易得的材料建造的,包括普通木材、轻质钢板、水泥板、钢角和聚碳酸酯板,这些材料易于安装和施工。”

 

 

用于出售新鲜农产品的货架也是用木材和钢材建造的。这些设计形成干净简单的气氛,就像模块化结构本身一样。

 

02

绍兴侠父村农贸市场
设计:本构建筑事务所

 

项目位于店口镇侠父村,原来的农贸市场由村政府出资建造,总建筑占地800平米,建于2003年。

 

 

在改建上,设计师仅做了两个改动。

 

 

第一,设计师以连续折板的屋顶形式,打破了原先坡屋顶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的线性空间布局,为农贸市场提供了一个没有方向性的屋顶。

 

 

农贸市场原有的建筑边界感被打消了,呈现出欢迎村民从各个方向进入的姿态。折屋面还使得光线得以从屋檐侧面进入,大幅提升了屋檐下的采光条件。

 

 

第二,设计师改变了铺口的形式,将贩卖空间调整为回字形围合式,将卖家和买家的领域做了清晰的划分,使得二者泾渭分明。

 

 

因为有了空间的归属感,卖家也有了“自扫门前雪”的意识,自发地维护起围合内的空间;市场管理者只需维护好围合外的路面。市场的运营在这样一种村落的内部秩序中悄然展开。

 

03
北京微风市集
设计:未来以北工作室

 

设计改造位于前门西兴隆街区一座并不算太老的传统建筑。主理市集的朋友们都是热爱美食、钟情菜场的生活家,大伙的目标并非复制传统的菜市场空间,而是从优质食材、美食活动出发,为在此处生活的街坊和各地来的朋友们营造新鲜有趣的活动场所。

 

 

房子原本由两个体貌趋近但于又不同时期建造的体块组成,且紧邻民居群落。对于一个复合型的市集而言,各个售卖业态的组合布置可谓重中之重,空间流线的梳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购物体验。

 

 

为了实现在外观上对现有长向空间的整合,两个高低错落的白色体块用来连接建筑。这种关系延伸至室内,成为纵横错落的展示货架。

 

 

相较街区原有古朴厚重的面貌,新改造的空间如其名,像午后微风拂面一样,为此处带来些许轻松的暖意。

 

 

考虑到整个建筑想要营造的丰富轻松的空间氛围,首层各业态的排布呈现开放、半开放的组合,加之以充足的可移动货架,便打破传统菜市场常规布局,让进入市集的客人能感受到更多的展陈购物体验。

 

 

南侧靠窗的部分,一段半透明状的深色楼梯通往二楼的美食活动空间。

 

 

不同于首层丰富布局,二层用明快的构成、更充足的开窗和传统木结构结合,让市集提供与一层售卖有趣联结的多种可能性。开放厨房、可变的餐桌椅、以及书架的展示设计,让生日聚会、团体活动、美食课堂等都可在此进行。

 

04
上海永年菜场
设计:裸筑更新

 

永年路,是上海的一条老马路。永年菜场,是上海的一座老菜场。邻里之间的这条路和这座菜场落下了岁月印记,四十年来,他们依旧保持着这种生活节奏。只是今非昔比,对门马路开始拆迁,一街之隔的菜场,走上了更新之路。

 

 

对于外店招门头的设计,裸筑在传达“乡野气质”。石棉瓦楞板被作为背景肌理使用在外门头店招上,而该材料是过去农村房的常见屋顶建造材料,屋顶与门头,石棉瓦楞板的场所影射,将“城市乡野”印刻于魔都街巷。

 

 

裸筑对于城市更新类型项目所一直坚持的设计方法论:就问题给出逻辑闭环的解决方案。因此,干净,卫生,美观,经济,在设计层面有“意义”,成为了组织设计逻辑的“关键词”。

 

 

菜场业态的更新绝不应该是走向“鲜生超市”,超市所提供的现代化会抹掉这些“菜”所带来“自然乡野”,而裸筑所希望的空间营造,恰恰是对于本质的本质表达。

 

 

在设计上裸筑所追求的“精致的烟火气”,但需避免“过度设计”所带来的“吓”到居民,或者产生了莫名其妙的“距离感”,从而再也不进去了。所以民生项目的“生态”是十分脆弱的,设计师不仅要改造好,更要保护好这种“生态和关系”。

 

05
生鲜剧场
设计:湖北省竹溪县龙坝镇菜市场设计

 

龙坝,这个下辖19个行政村的小镇缺少一个像样的菜市场,柴米油盐散落在镇上唯一的主干道两侧,家畜活禽常常被当街屠宰,血溅满地。为此政府划出了一小块菜地兴建一座2500平方米左右的菜市场,在为居民提供优质购物环境的同时,也承办一年一度的年货节等活动。

 

 

由于场地高低不平,设计师采取了由内向外的设计方法,从场地中心开始布置平面,再逐步向外推敲功能,慢慢渗入到周围不规则的边边角角中去。

 

 

25个标准售卖单元的阵列,占据了场地中央以建立秩序,再将外围的单元改为朝内的门面,完成空间的闭合,界定出建筑基本的边界。

 

 

利用其它的辅助功能来和复杂的周遭环境做“推手”:在主入口处用矮墙围合出前广场,柔和的填充民宅间的缝隙;垃圾站与厕所置于远离居住区的北面,顺应水渠蜿蜒的方向探出建筑主体。

 

 

此外,场地原有的高差被直接保持下来,整个菜场基座呈1:60的坡度,在减少土方量的同时,也方便将来运营中的清洗工作。

 

 

买方空间从外部看呈现为大屋面上伸出的14个小灯塔,颇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国外系列】

01

鹿特丹拱形大市场
设计:MVRDV

 

这座花了16亿建成的“菜市场”,由荷兰王后亲自剪彩,足见其重要程度。它被誉为全球颜值最高的“菜市场”,一年之内就吸引了800万游客前来参观。

 

 

市场内可以容纳96个农产品销售台,20个酒类及其他物品零售台。市场上方的拱形由228个公寓单元组成。市场下方的停车场共有四层,能提供1200个车位。

 

 

这座“菜市场”开创了“拱形市场+公寓+停车场+艺术品”的先河,一面世就受到世界媒体和城市群众的瞩目,成为了鹿特丹享誉世界的新坐标。

 

 

拱形的建筑具有良好的开放形象,两端是透明的玻璃幕墙,顶部内拱面是面积达到11000平方米的大型壁画——“丰饶之角”(The Horn of Plenty),堪称整个荷兰最大的艺术作品。

 

 

绘画由鹿特丹艺术家Arno Coenen和Iris Roskam合作完成,用PIX的动画软件,将水果,鱼,面包,鲜花与附近的大教堂等等景色重叠起来,整个顶部艺术绘画的创作色彩丰富,花样繁多,意喻新鲜的事物从太阳上降落。

 

顶面绘画投影

 

这样大面积的壁画创作的实现依靠3D投影技术,另外在拱形的内部,也就是市场的天花板和墙面上布置了2mm厚的吸音板,为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声学环境。

 

02

圣卡特琳娜市场
设计:EMBT

 

圣卡特琳娜市场改造更新是由EMBT 建筑事务所发起的巴塞罗那旧城东区“城市特别改造计划”(P.E.R.I.)的一部分。圣卡琳娜市场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公共活动区域,是整个改造计划的轴心项目。

 

 

巴塞罗那旧城是典型的中世纪城市的延续,街道狭窄,建筑密度非常高,公共空间匮乏,各街区之间、重要的建筑物之间无法畅通到达,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压抑。

 

 

屋顶的灵感来源于市场丰富的色彩和食物,彩色屋顶由六边形陶瓷片组成,使用加泰罗尼亚的传统材料。把蓝天、阳光和色彩注入这个暂时失去活力的区域是建筑师要达到的目标。老城中心的圣卡特琳娜市场恰恰处在阻塞的关节之处,建筑师将市场改造成开放的空间,成为区域的功能性连廊。

 

 

改造后的菜市场,已经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单一市场,它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充当着“广场”的作用。

 

 

改造方案仅在两端使用少量柱子,中间部分使用三条桁架结构。上覆以轻盈起伏的屋顶,如同张开的翅膀,覆盖在旧市场之上。

 

 

在这里,新与旧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或是简单并立的关系——新的建造在于向人们逐渐打开过去隐藏的空间记忆。

 

03

圣安东尼市场
设计:Ravetllat arquitectura

 

Mercado San Valero位于巴伦西亚标志性的市中心鲁萨法区(Ruzafa),由建筑事务所nihil estudio设计,旨在打造该市的第一座街头食品市场。

 

区域划分

 

Mercado San Valero食品市场的设计重点有两点,一是空间特色,二是空间的彩色色调,建筑师将这二者串联,从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真正的个性化空间。

 

 

建筑师将色彩这个概念运用在了Mercado San Valero食品市场中。受到了食物金字塔中主要营养来源的启发,设计师用颜色对市场中不同摊位进行分类,使其商品类别更加明显。

 

 

这三种颜色分别是:红色/粉色色调用于售卖生肉、鱼类和红色水果的摊位,绿色色调用于售卖水果和蔬菜的摊位,黄色色调则用于售卖谷物、米面粮食和乳制品等的摊位。

 

 

此外,材料在设计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事务所nihil estudio通过色彩和材料的变化,清晰地展示出空间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活动,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场景。

 

 

食物市场的地板由混凝土打造而成,混凝土表面带有鹅卵石路面般的凹槽状方格纹理,一路从室外延伸至室内,引导着游客在Mercado San Valero食品市场中的各个空间中穿行。

 

 

通过体量的变化和双层表皮,塑造出市场中不同摊位的造型,同时,还特意选择了由花岗岩打造而成的酒吧吧台来呼应传统市场中所特有的酒吧。

 

 

木条以及由粗灰泥和蜂窝砖组成的饰面强调了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它们不仅提供了植物的种植空间,还创造了一种双层表皮,从而有助于市场的声学调节。

 

 

空间照明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光环境中,食品市场也具有不同的空间氛围。建筑师将人工照明设备安装在了由板条制成的假天花板中,作为交叉空间的提示性元素,划分出了不同的工作区域,并作为一种引导性元素,将游客们有意识地引至市场的主酒吧。

 

04

波罗的站前市场
设计:KOKO architects

 

波罗的站前市场位于塔林市主火车站和充满人气的Kalamaia居民区之间。这座怀旧的市场从1993年开始运营,给人们——尤其是游客——带来了浓厚的后苏维埃式体验,琳琅满目的货品吸引了许多人前来。

 

 

2016年初,市场由于翻新而暂停了运营。为了保持该区域的活力,不影响其他商家和消费者,开发商决定将市场移到相邻的地块上。这次改造设计的目标是在保留项目原本的历史特征,创造一座丰富多样的现代市场。

 

 

原建筑由三座两层楼高的仓库组成,这些石灰岩立面的仓库建于19世纪70年代,其功能随着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开业而改变。

 

 

此次建筑设计希望重点突出充满力量的结构元素,因此加建了一片巨大的锯齿状屋顶,其纵截面随原本建筑的形状和大小连绵起伏。锯齿屋面的顶部由偏光玻璃构成,可以过滤射入的自然光,既照亮了整个空间,又不会对商品、店家和消费者产生不良影响。

 

 

室内商场有三层,分布在改造的建筑内部以及建筑之间。朝向波罗的火车站的屋顶向上展开,下方形成了一个露天市场,和原本的市场一样在夜晚关闭。

 

 

由于露天市场是游客最希望体验的购物形式,因此它被设置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以吸引路人。露天市场后部设有木质售货亭,面包房、甜品店和香料店等小型店铺坐落于此。

 

 

露天市场的两侧分别为早安广场和晚间广场,它们的名字告诉了人们一天之中在最适合在这里度过的时段。广场上设有坡道和露台,舒适的休闲就餐区、儿童游乐场、咖啡厅和餐厅分布其中。

 

 

设计师在底层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店面形式以达到热闹的空间效果。中央建筑中设有一条食品大道,囊括了市场的经典功能。肉类、鱼类、奶制品摊位和蔬菜摊位肩并肩设置,与小吃摊一起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波罗的站前市场体验。

 

05

圣殿市场改建工程
设计:Studio Milou

 

历史悠久的巴黎圣殿市场上出售着丝绸产品、地毯、家用面料类以及时尚饰品等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一些作家来此为他们小说寻找创作灵感,比如著名的Eugène Sue和Paul Féval。

 

 

经过Milou工作室设计与领导重建后,这栋源自19世纪末的巨大钢铁构架传统建筑,终于在2014年的春天再次开放。这栋透明建筑也当之无愧的成了巴黎马莱街区重要纪念碑,以及法国的重要遗产。

 

 

Milou建筑工作室将圣殿市场中不同的阶段因素综合,对每栋建筑进行富有创意的干涉,并分层体现在现有的结构上。

 

 

建筑师用最微妙的复原技术保留原始体系结构,并让其永葆魅力。但是,对传统的尊重并没有阻碍优化这栋建筑的设计,建筑师为建筑赋予高度的功能性与当代多用途的基础设施,能够在多个领域满足当地社区和主要城市功能,无论是体育、 文化,还是时尚等方面。

 

 

上下空间呼应对称,流线清晰。交通空间串联起各个不同的功能空间。交通空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多方面的用途性和几乎无限的可能性;并能支持将来的扩充建设。

 

 

Le Carreau玻璃大厅的修复是设计的重点,使得该项目能吸引人们注意到这种在巴黎仅存几处的美丽建筑传统。Milou建筑工作室试图通过强调Le Carreau结构的细化来理想化这个大厅,使其尽可能透明。

 

 

通透的墙面让路人能欣赏馆内的活动。新的钢支柱为墙面的加固并使得原有外墙不需要加厚。通过保留其单薄而又精致的特点,让墙面变得更加透明,室内更明亮和优雅。

 

06

圣安东尼市场
设计:Ravetllat arquitectura

 

圣安东尼市场大楼由建筑师Antoni Rovira I Trias和工程师José M. Cornet i Mas于1882年合作设计完成,是巴塞罗那Eixample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市场占据着一整个街区,造型酷似一个十字架,在几何形状和尺度方面呼应Eixample地区的城市肌理。大楼的中心体量呈八角形,由一个巨大的圆屋顶覆盖,这种形式是塞尔达改建计划(Plan Cerdà)中对交叉体量的典型表达。

 

 

翻新后的三角形广场不仅增强了圣安东尼市场大楼在视觉上的存在感,提高了建筑的可达性,还为一系列其他活动提供了空间。这些公共空间也是小型活动如故事会或演出等的理想空间,在功能上完美地补充了周日市场。

 

 

就像大多数沟槽一样,圣安东尼市场大楼老旧的堡垒式基础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后代们可以借助这些沟槽和沟壁来感受建筑的历史。

 

 

改造后的平面布局减少了摊位的数量,同时设计了一个流线型的空间布局(通道宽3米,每个摊位深2.5米),在扩大了中央通道的同时,使得建筑侧翼中的剩余空间能够用于其他用途。一系列新建的小体量将取代现有的、直接附着在建筑外墙上的储藏室,从而创造出一个通路。

 

07

马特拉鱼市场
设计:Snøhetta

 

马托拉鱼市位于马斯喀特以西的阿曼湾沿岸,是阿曼全国最大的港口拥有阿曼最古老的市场,捕鱼业尤为发达。Snøhetta设计的马特拉鱼市场的设立是为马托拉社区的一个联络中心,同时也是阿曼繁荣捕鱼业的枢纽。

 

 

建筑外部由混凝土墙围合而成,却在顶部覆盖金属的鳍状天篷,像海鸟洁白的翅膀,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阿拉伯文字的手写体,具有优美的流动性。

 

 

新鱼市建筑重新定义了公共空间的界线,将城市、山川和海岸线串成一体。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做转发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世界级网红菜市场,打造城市魅力地标
https://www.onewedesign.cn/share/372.html
上海网红农贸市场,等你来打卡!
https://www.onewedesign.cn/share/373.html

在线咨询


QQ咨询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