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运营角度” 考量主题乐园/场馆的“商业规划与设计”?

作者:万维商业空间设计时间:2022-07-04 13:58:05浏览:897次

近些年,随着国内各式主题乐园和主题游乐场馆的落地与开业,极大的满足与丰富游客娱乐与体验!但是,在这些主题乐园/场馆开业后,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运营问题。

究其原因除了开业后的运营管理的不完善、运营工作的经验不足,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宣传不全面、宣传力度不够大等原因,其实,很多问题的发生根源的“原罪”其实是“运营考虑不周”而产生的!

即主题乐园/场馆开业后产生的很多运营问题,是在其前期的“商业规划与设计”忽略了“运营问题”(或者说不重视),没有从整体的“运营角度”考量主题乐园/场馆的“商业规划与设计”,从而导致了主题乐园/场馆等商业项目在开业后产生了很多运营问题,最终影响到了主题乐园/场馆等商业项目的日常经营以及销售业绩。

问题与现象

现象一:配套商业有名无实,有“商”无“品”、人气冷清

某主题乐园/场馆的配套商业街在开业后,两边的商铺长期空置,即使开业的店铺也是商品匮乏、品牌重复、人气冷清。究其原因,是典型的项目“规划设计”与“招商运营”相脱离,各干各的活,“规划设计”的没有运营概念,只管画图,不管招商。。。典型的“先盖房子,后招商”的干法!

现象二:一个项目两个“案名”,搞晕媒体,弄蒙顾客,浪费推广资源

某主题乐园/场馆由于开发商是地产商背景,在规划主题乐园之初定案名是“XX梦幻乐园”,然后按照这个案名进行大量的前期宣传、推广、报道,然而到了临近开业,高层似乎觉得这个案名不够大气响亮,然后又改成了“XX魔幻乐园”开始广为宣传,此时的外界记者、媒体、设备商,乃至普通受众,一字之差让人已经弄不清这是一家新开的乐园,还是原来那家乐园?从运营角度的产品宣传的聚焦性层面讲,一个项目两个案名,“运营”与“品牌宣传推广”发生了冲突,浪费了大量前期宣传推广积累起来的品牌资源!

现象三:规划餐饮,未考虑上下水,影响开业进度和浪费大量资金费用

某科技主题场馆在规划初期,就周边是否规划一条“美食街”纠结几次,后来终于确定在旁边添加一条美食街,并且采用“集装箱模块化”形式进行生产与搭建,待到大批集装箱落地到位,发现两个问题:

一是定制的餐饮类集装箱模块,没有考虑到“上下水”问题。

二是,集装箱下方的“下水管道”没有进行预留预挖,这样导致前期招商的很多商户无法直接使用和准时开业,不得不进行后期的设备的改造与额外的工程弥补。

现象四:业态内容与商业定位、经营指标等反复改变, “前期规划”未考虑“落地实施与运营”,最终是“空中楼阁”!

笔者曾跟进某国内大型室内主题乐园商业业态规划工作,之初是定位“中国最大”,后调整为“亚洲最大”,最后直至调整为“世界最大室内主题乐园”。

前期的规划原则基本上是“加法原则”,原有的室内规模增大后,从领先中国,到领先亚洲,再到要领先世界,室内乐园部分的所需要的制冷、温控、湿控等电力负荷,以及投资费用等已经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而是呈“几何级增加关系”。

随着调整,还有最终的一个“运营问题”,就是如果这个“世界第一大”的乐园建成后,需要的一个庞大的N次人数来支撑今后的运营收入,但是,该项目的周边商圈人口量总共才不到总需求量的70%。

投资商看到这些问题后,又说,那就把乐园规模再重新“缩小吧”。可是这样更改后,当初在媒体上宣传的“亚洲最大/世界最大”的室内主题乐园有如何对外解释?原来本希望借助“世界最大”概念成为一个强运营IP点,但如果没有了“世界最大”这一概念,后续的招商、宣传、运营等工作统统要重新调整。

这样,项目的初始定位与运营落地统筹规划始终没有同步,导致该项目长时间处于“原地踏步”阶段。。。是典型的“水加多了加面,面加多了再加水”商业规划症状!

现象五:业态空间规划设计忽略落地营销宣传设备与设施等细节,后期添加增补与添加,费钱、费工、费时

某室内主题娱乐场馆开业要在其“穹顶处”悬挂彩色条幅和卡通模型,由于层高较高(8米以上),发现在使用时忽略了在该处规划与设计“电动升降挂钩装置”,无法方便、快速的悬挂、更换促销条幅及卡通模型,只好在紧张的开业工作中在现场重新搭建脚手架,开孔打眼布线安装钢丝绳以及升降钩等促销宣传装置,费钱、费工、费时!其实,如果有运营、企划营销人员的介入,完全可以在规划设计阶段预留此装置。

小结

从以上几个鲜活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到,一些主题乐园/场馆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只是停留在建筑规划、工程设计的概念阶段,而没有从落地实操的“运营角度”考量主题乐园/场馆的“商业规划与设计”,导致最终落成的主题乐园/场馆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种种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给主题乐园/场馆的经营带来或大或小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情况原因剖析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与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主题乐园/场馆在商业项目的前期“商业规划与设计工作环节”与“运营工作环节”相脱节,项目的商业规划与设计工作没有考虑到“运营问题”,商业规划与设计环节没有从运营角度考量有关的规划与设计实施工作,于是造成了项目在落地后的影响了运营工作的顺利展开。目前有关“商业规划与运营”的双方合作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情况一:

就是在做主题乐园/场馆的“规划与设计”时,“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方)”与“项目的投资建设(方)”相脱离,双方都对“运营问题”认识不足,双方各自为战,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与融合,这种情况产生的后果最严重。

情况二:

“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方)”侧重建筑规划,对运营环节经验有限,但“项目的投资建设(方)”考虑了运营环节,可是“项目的运营工作(方)”介入比较晚,此时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后期调整与改动的余地已经非常小了,这种原因产生的后果情况次之。

情况三:

“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方)”不仅懂建筑规划,对运营环节也有一定经验,但“项目的投资建设(方)”几乎没有运营概念,基本上靠“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方)”的经验弥补自己的运营经验的缺失,开业后具体产生哪些运营后果,就看“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方)”的经验多少了。

情况四:

“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方)”不仅懂建筑规划,对运营环节也有一定经验,“项目的投资建设(方)”也非常有经验,有自己专门的“运营团队或运营顾问”,在“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初期”就介入有关落地与运营工作,这样,通常会把主题乐园/场馆开业后的运营产生的问题降低到最少,这是最理想的一种情况。

小结

由于涉及“商业规划、商业设计”的各具体工作承担方各自对“运营问题”认识深浅、经验有无、角度不同等原因,导致他们更多的还是站在规划设计“建筑规划角度来”衡量一个项目的好坏,如建设成本、资金、工期、营收等,很少站在主题乐园/场馆这种特殊的建筑产品的实际运营、经营的角度来考虑“商业定位、规划、设计”等实际问题。

商业规划与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将“运营思维”植入到主题乐园/场馆的“商业规划与设计”当中?

缺少“运营思维”的“商业规划与设计”将会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无法体现主题乐园/场馆的市场价值和商业属性!

站在顾客角度:要让顾客体验到最好的主题娱乐产品,让规划与设计的娱乐产品产生最大化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站在投资建设方:要让自己投资建设的娱乐产品在获得顾客良好口碑度的前提下,获得稳定、持久的市场价值和市场收益!

一个产品,如果缺少缺乏落地性和运营性,我们只能称之为“产品”!一件产品只有通过运营手段让顾客无障碍的买单,才能产生“市场价值”,没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生命力的!也不可能再市场上长久生存!!

商业规划设计

工作内容解释:

我们通常讲的“商业规划设计”看似一个工作,其实是包含两个概念与内容:商业规划和商业设计。

严格意义上讲,站在一个商业项目角度,“商业规划”与“商业设计”其实是两个环节的工作,这两项工作有部分交叉的内容,但更多是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内容;

从项目规划设计流程上看,通常是先有“商业规划”再有“商业设计”,而不是先有“商业设计”再有“商业规划”。

商业规划包含工作内容:

1.商业业态种类规划;2.商业业态面积规划;3.商业业态体量规划;4.商业业态品牌规划;5.商业业态动线规划;6.商业的招商规划;7.商业的运营规划;8.商业的营销规划;9.配套商业规划;10.其它

【说明】以上内容侧重于项目前期的思想、思维工作,即我们俗称的项目前期的“方案阶段、PPT提案阶段”

商业设计包含的工作内容:

1.建筑设计(外);2.建筑设计(内);3.商业动线设计;4.机电配套设计;5.公共区域设计;6.交通动线设计;7.绿化景观设计;8.消防建安设计;9.智能化设计;10.其它

【说明】在项目前期的思想、思维工作确定后,侧重于具体实施阶段,即我们俗称的“设计画图工作”。

“商业规划设计”看似是一个工作,其实是包含两方面的工作内容:

从工作重心讲,“商业规划”侧重于“商业部分”,更多是主题乐园/场馆的发起方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从该项任务的具体的工作承担角色有三类:

  • 主题乐园/场馆的发起方(团队中含有运营专职负责人);

  • 主题乐园/场馆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有比较强的实操案例与经验);

  • 专业的主题乐园/场馆的的顾问方。

而“商业设计”工作,该项任务的具体的工作承担角色主要是我们俗称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更多是把之前确定好后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规划风格”等进行一个设计呈现,即我们所见的“平面规划布局图、效果图、3D结构图”等。

小结

1、 一个商业项目,包括主题乐园/场馆,通常应该是先有“商业规划”在先,再有“商业设计”跟后,切忌把二者混为一谈,甚至把工作次序搞反!

2、 所谓从“运营角度”考量主题乐园/场馆的“商业规划与设计”,就是应该在项目的“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将“运营问题”考虑进去,而不是等发现问题,再进行考虑!

目前商业项目或主题乐园/场馆的工作流程

第1步:项目发起------投资方

第2步:商业定位------顾问方+投资方

第3步:商业规划------顾问方+专业机构+专业人士

第4步:建筑设计------建筑设计院/设计机构

第5步:项目施工------施工建设公司

第6步:项目验收------工程监理机构

第7步:试营业/正式营业------投资方或专职的运营团队

第8步:日常运营管理------投资方或专职的运营团队

一个主题乐园/场馆在开业后的“日常运营”看似最后一个环节,其实,在实际运营操作中好坏优劣,顾客的体验感、到最终的销售业绩,与之前的“商业定位、规划、设计”等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运营环节”绝非是一个项目的“末端环节”,某种程度上讲,它应该是一个商业项目或主题乐园/场馆项目的“开端”,即在一个商业项目开始之初,就应该把“运营思维与理念”植入到商业项目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商业规划与设计”阶段!

解决之道

1.树立“商业规划在先,运营深度全程介入”的理念

在一个主题乐园/场馆的商业项目发起确认后,各项工作应该将“商业定位、商业规划”放在最前面进行专业、全面的讨论、碰撞,同时将“运营思维”全程植入到商业项目的各个工作环节与流程中,尤其是在“商业规划”“商业设计”这两个环节是重点,希望规划方/设计院/设计机构等充分听取“运营方/运营团队”的有关经验,在规划与设计中将“运营优点”与“运营经验教训”等问题“扬长避短”,力争将项目在落地开业后的“运营问题”降低到最少!最终使规划设计的商业项目在满足顾客优良体验感的同时,使项目呈现出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2.“跨界”思维,运营/规划/设计打破行业条块分割,项目各工作环节互相学习

一个项目的规划与设计直至产品落地,最终是通过“运营”转换为“市场价值”的!

这就特别要求是项目的“规划方”“设计方”需要抱着一个学习的心态,不仅要关心自己建筑的设计风格与质量,更要关心与关注其落地“运营的情况与问题”,同时,建立起“规划+运营”“设计+运营”的“跨界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运营的DNA”真正融入到“商业规划与设计”当中!

Q&A

运营何时介入商业规划与设计比较好?

“运营”应该在项目发起确认后,就要进入“项目定位”、“商业规划”“商业设计/建筑设计”等环节,特别是在“商业设计/建筑设计”之前提出相关的“运营问题与建议”,让设计师在设计时充分予以考虑。

其次,在项目设计方案确定后,运营方应该站在“运营角度”审阅、评估规划设计方案,看是否有“运营硬伤”与“运营隐患”!

运营介入商业项目或主题乐园/场馆的工作流程中的核心环节是哪几个?

运营介入的重要核心环节有两个:1商业规划环节;2商业设计/建筑设计环节。

其中,商业设计/建筑设计环节如果能够深入的介入并落实,可以极大的减少在乐园开业后所谓“运营原罪”的产生!

 

注:本文来源于大东旅游策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作学习分享,不做商业用途,侵删,谢谢!

在线咨询


QQ咨询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